血液病常识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血液病常识 >

什么是病态造血?

来源:血液病知识  时间:2011-04-18 15:51:19

导读:“病态造血”一词是在1982年FAB协作组对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”(MDS)这组疾病的异常血细胞作出的具体形态描述,包括粒细胞、红细胞及巨核细胞3系的形态改变。

  “病态造血”一词是在1982年FAB协作组对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”(MDS)这组疾病的异常血细胞作出的具体形态描述,包括粒细胞、红细胞及巨核细胞3系的形态改变。它们在光学显微镜下的改变如下。
 
  一、红细胞的病态造血
 
  1.红细胞系统过多或过少。
 
  2.各阶段有核细胞明显大小不均,较早期的红细胞常有伪足。
 
  3.核的变化,除原始红细胞外,各阶段均有巨幼样改变,但其程度较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改变轻。细胞核的数目增多,可达2——8个,同一细胞内的细胞核可出现不同的成熟程度。晚幼红细胞的核常不规则,可有花瓣样、碎裂样、溶解状或2个分裂的红细胞中间以核丝相连,称为核间桥现象。
 
  4.幼红细胞胞浆的变化,着色不均,点彩,Howell-Jolly小体或胞浆空泡。
 
  5.成熟红细胞明显大小不均,可见巨大红细胞(直径>100μm),有多嗜性、点彩、H-J小体,偶有Cabot环,还可见卵圆形、靶形、球形及泪滴样红细胞,也可见红细胞碎片。
 
  二、粒细胞病态造血
 
  1.在MDS的不同分期中,原始加早幼粒细胞的比例各不相同。
 
  2.细胞核的变化,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,以中幼粒细胞最为显着。各阶段粒细胞都可有双核者,其胞体比正常细胞大约1倍。分叶核细胞可分叶过多或呈环状或分叶过少,似Pelger-Huet异常,有的染色质凝聚或呈块状。
 
  3.胞浆的变化,部分粒细胞外形不规则,若有外浆可形成伪足。部分成熟粒细胞胞浆着色不均匀,排列紧密呈桔红色,但不同于嗜酸细胞。
 
  4.原始粒细胞簇,在骨髓涂片上有3个或3个以上原始粒细胞组成的细胞团称为原始粒细胞簇。
 
  三、巨核细胞病态造血
 
  1.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呈类圆形,直径5——8μm,几乎不见胞浆;核圆形且多凹陷,似淋巴细胞,其与淋巴细胞的区别在于其胞浆常有毛状或泡状突起似撕纸状,强嗜碱性呈云雾状,少有颗粒;核多偏一侧,染色质浓集,结构不清,通常无核仁。
 
  2.单圆核小巨核细胞呈椭圆莆形,直径10——20μm,胞浆量比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增多,有突起及伪足,浆内有紫红色尘土样颗粒,周边常有血小板附着。
 
  3.多圆核巨核细胞直径约10——40μm,胞浆与单圆核小巨核细胞类似;细胞核多至10余个。
 
  4.大单圆核巨核细胞直径20——40μm,胞浆内充满尘土样颗粒。核圆形或椭圆形,常偏位。
 
  5.多分叶巨核细胞直径大于40μm,除核分叶过多外与一般成熟巨核相同。
 
  6.类正常巨核特点为胞浆中颗粒减少,核不规则,可分叶过多或多圆核。

  http://www.bloodinst.org/xueyebingchangshi/3346.html以上内容就是关于[什么是病态造血?]的内容分享;栗建华主任告诉大家,中医药治疗血液病有着广阔的资源优势。数十年来他探索了中医治疗血液病的途径,经长期临床研究,发现血液病的致病因素多为“邪毒”所致,如放射线、化学药品,农药、病毒、细菌等均为中医“邪毒”范畴。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,他提出“邪毒伤肾”的理论,创立了“解毒透邪、泻实固本”,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疗方法,打破了以往治疗该病单一立论的传统观点,对不同疾病采取辨证辨病相结合,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,为中医治疗血液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法则,临床上使病情得到了好转。

血液病肿瘤门诊部栗建华
TOP